齐国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霸之一,尤其是在齐桓公治下,国力达到巅峰。然而,到了齐湣王时期,国家的衰败便悄然开始。到了第七代君主齐王建之时,眼见着这个曾经繁荣昌盛的国家已然走向灭亡的边缘,齐王建的统治更是将齐国推向了末路。
齐王建一生几乎没有任何作为,他的昏庸无能使得国家日益衰落。在他在位初期,他的母亲垂帘听政,毕竟母亲的权威使得他得以暂时倚仗。但母亲去世后,他的舅舅后胜渐渐掌控了朝政,齐王建对此全然不在意,只愿做一个甩手掌柜。后胜贪得无厌,出卖国家利益,屡屡接受来自秦国的金银珠宝,热衷于招待秦国来宾,对国家的安全与军事准备则毫不在乎。
公元前260年,秦国与赵国展开了激烈的长平之战。面对困境的赵国向齐国请求借粮,但后胜却劝齐王建拒绝了这个请求,导致赵国最终落败。在那个时期,赵国是秦国唯一的对手,今时今日,秦国的强大已是所向披靡。秦国对五国的攻击愈发猛烈,而齐国竟然没有采取联合抗秦策略,反而在秦国每次数次胜利之后派人去庆贺,这使得齐王建愈发沉迷于后胜的谗言,完全不懂得“唇亡齿寒”的道理。
展开剩余58%随着秦国逐步征服各个势力,最终如狼似虎地逼近临淄城,齐王建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。然而,想要一举攻陷防守严密的临淄,却也不是易事。临淄城有五十万的百姓和十万的军队,且城内粮草丰盈,交通便利,秦军想要攻下并非易事。
见城池久攻不下,秦王便想出了一条计策,派遣陈驰进贡齐国,向齐王建提出:“如果你把齐国拱手相让,我们秦国的君主可以将你封为五百里的封君,你可以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。”后胜也极力劝说齐王建,倡导他投降,称反抗毫无意义。
经过数十年的和平,齐国的军事力量已经遭到严重削弱,士兵们缺乏训练与斗志,战场上的他们往往毫无信心,甚至有时候会弃枪逃跑,面对敌人就已然败下阵来。最终,齐王建听从后胜的建议,选择了开城投降的道路,后胜被杀,齐王建也被囚禁在秦国,秦朝可谓是不费一兵一卒便轻松将齐国覆灭。
最后,秦王嬴政将齐王安置在一个偏远的地方,让他在青松翠柏之间的小屋中居住,并不给予必要的粮水。没多久,齐王建便在饥饿中痛苦而死。
齐国的开国之君和几位明君,曾为这片热土付出了无数心血和代价,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换来的江山,最终却在后辈的放纵和无能之下拱手让给他人。这一切,令人感慨古今无常,荣华富贵,终究如烟云般随风而逝,令人唏嘘不已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