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窗洒进广西柳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厂,照亮了车间整齐排列的工作台。46名残疾员工早已到位,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
腿部略有不便的王师傅,专注地进行中药材的分拣,他仔细剔除着药材中的杂质和残次品,将合格的药材整齐地放进旁边的竹筐里。一旁的货架上,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已经分拣好的各种中药材,散发出淡淡的药香。
在这里,残疾员工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,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他们的身影构成了药厂车间里一道独特且动人的风景线。
残疾人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等多方协同努力。就此,广西柳州等地的部分中医药企业探索出一条“就业+康复”的创新助残路径,通过“用药厂解决就业,用医馆治疗康复”的模式,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为残疾人提供“量身定做”的岗位
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拥有50年历史的制药企业。近年来在当地残联的指导下,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。
河丰药业根据残疾人的身体条件,量身定制了中草药加工员、食堂后勤、花草护理员、车间保洁等岗位,目前已累计招收189名残疾人员工,并为他们提供稳定的薪资和社会保障。
成立于2000年的广西柳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厂,20多年来依托广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,专注于中药饮片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。企业创始人唐恢天长期重视助残事业,目前该厂在职残疾职工46人,分别从事药材分拣、加工等适合其身体条件的工种。工资收入之外,还额外发放岗位补贴。同时配套建设了职工食堂、宿舍和活动室,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文娱活动,帮助残疾员工融入社会。
在就业过程中,中医药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残疾人康复具有独特促进作用。比如,一些中药炮制、包装等工作,需要员工进行精细操作,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残疾人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,对肢体残疾的康复有辅助作用。同时,企业通过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和环境,如配备无障碍设施,让残疾人在工作中逐渐克服身体障碍带来的不便,增强自信心,实现心理康复。而且,与其他员工共同工作交流,也有助于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,改善社交能力,促进其全面发展。
中医药企业的“就业+康复”助残模式,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,减少了残疾人因失业带来的社会问题,促进了社会的稳定。同时,这种模式推动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理解,有助于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,营造更加包容、和谐的社会氛围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,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。
打开残疾人身体潜能的大门
中医药企业的“就业+康复”创新助残路径,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提供了宝贵经验,而福旺国医堂则依托专业的中医药技术,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治疗。
“残疾人群体往往面临就业难、康复难的双重困境。我们希望通过中医药的力量,不仅让他们有工作,还要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。”福旺国医堂创始人唐恢天深耕中医药行业40余年,创立了“中医治疗体系”“中药手术刀”等疗法,针对慢性病、康复理疗等方面成效显著。
据记者了解,在福旺国医堂,康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治疗,更是心灵的疗愈。
有位因意外失去手臂的年轻人,刚到国医堂时总是低着头,沉默寡言,眼神里满是自卑。医师没有急于进行治疗,而是像朋友一样和他聊天,听他讲述内心的痛苦和挣扎。当他说到对未来的迷茫时,医师会轻声安慰:“你看,你还有一只手可以做很多事,我们这里有和你情况相似的人,现在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了。”慢慢地,年轻人开始敞开心扉,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国医堂还会组织残疾人互助小组,大家围坐在一起,分享各自的康复经历,互相鼓励,旨为让更多的残疾人渐渐走出心理阴影,感知外面的世界。
康复对于残疾人而言,绝非简单的身体机能修复,更是一场跨越身心障碍的重生之旅,它像一束光,照亮了残疾人前行的道路,为他们的生命赋予了新的意义。国医堂这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,就像一把把钥匙,打开了残疾人身体潜能的大门。
每一个残疾人都拥有平等参与社会、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。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助残的行列,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,搭建康复平台,相信在企业的助力下,残疾人的生活将更加精彩,社会也将因这份关爱而更加美好。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